教育,就像给一张张白纸涂色,有的白纸仍旧素净,有的白纸变得五彩斑斓,有的白纸涂得杂乱无章,而有的白纸涂得秩序井然。绵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、基础教育研究院教授、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蒋平,13年间教书育人,为学生解惑答疑,送去温暖和力量,用心血在白纸上画出了桃李芳菲;13年辛勤付出、潜心科研,是学校的“园丁”“路灯”“守夜人”,是同事的好搭档,是服务社会的“有心人”,用奉献在白纸上画出了硕果累累。
“教师的其中一种角色,就是心理医生”
一位已经毕业的学生说:“大学里我唯一一门舍不得结束的课,一门非专业选修课,一门从未无故缺席的课。就是蒋平老师教的影视心理学。上蒋老的课很轻松,众多关于人生话题,在他讲来都是那么轻松,经过了深思熟虑,却也不会太沉重。”
虽然被尊称为“蒋老”,但其实在学生的心中,蒋平更像是一个知己朋友。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、烦恼、忧伤,或是幸福、快乐的事情,学生都愿意跟他一一求助和分享,因此,他常被学生叫做“心灵导师”。
“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”,在“蒋老”的谆谆教诲下,许多同学找到了自己的方向。
“蒋老,是个爱学生的‘大家长’。我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都愿意给蒋老说,他总是耐心地倾听,引导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。在我很迷茫时,蒋老建议我参加创新创业比赛,没有蒋老一直以来的鼓励与指导,我很难有动力去坚持完成这样一件事情。”
“蒋老的魅力不仅在于讲台上幽默风趣的诠释人生哲理、高屋建瓴的绘制学生成长蓝图,更在于他待生和善、与生为友的人格魅力。每一次他的讲课、抑或是与学生的交谈,都能深切体会到亦师亦友的和蔼可亲以及人生启迪。他通过一个个活生生的故事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;通过一串串耐人寻味的道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;通过一次次亲切交谈与沟通促进师生的心灵共鸣,春风化雨,润物无声。”
蒋平说:“教师的其中一种角色,就是心理医生。带给同学们一碗‘心灵鸡汤’,让大家充满勇气和力量;带给学生一碗‘孟婆汤’,让大家忘掉烦恼和忧伤。”
蒋平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,他讲授的知识被限制在一堂堂课里,他讲述的人生道理却影响在一个个学生的人生里。很多同学即使毕业了也常常跟“蒋老”联系,写信、发邮件、发信息,有向他表示感谢的、有给他说心里话的、有关心他的……很多学生留言到:“也许记不得教育学的那些知识,但是不会忘记‘蒋老’教的那些做人的道理。”
“教育是一束光”
“教育需要有爱,教师更需要有爱心。作为教师的我们,唯有‘爱心永驻’,才会让教育温暖如光。教育是一束光,有爱心的教师就像‘光源’一样,才能不自觉地温暖、感染身边的学生,发挥以身作则、榜样示范的作用,共同前行,教学相长。”
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回忆,大四时在泰国实习,初到异国他乡,各方面都很不习惯,加之毕业论文毫无头绪,他心情几近崩溃。是蒋平,每周都与他语音通话,不仅主动了解并悉心指导他的论文写作,还关心他在国外工作、生活的方方面面,并鼓励他:“既然选择了,那就要坚持下去。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,都不要害怕。”正是在蒋平的认真辅导下,这位学生最终顺利完成了论文撰写,通过答辩,并成功申请上了香港教育大学的硕士研究生。
正在攻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同学,受蒋平的影响更深。他们说:“在研究生复试期间,能受到蒋老师孜孜不倦地指导,从内容到形式都一一为我做详细的讲解和梳理,令我收获颇丰,充满动力,最终成为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的一员。虽然遗憾没能早点跟随蒋老师进一步学习,但在即将离开之时受到点悟,就如同静待的花,正含苞开放。”“在蒋老师的身上,我看到了善良、谦卑、宽容等美好品质,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为人处世的价值观,给予我前进的力量。”
在教学过程中,了解到每位学生的不同心事,蒋平认识到:“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。”为此,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社会服务项目全方位反哺教育教学工作,通过申报立项省级重点教改项目、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和“教师教育课程群”教学团队,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,并将取得的成果不断转化为服务人才培养工程,指导同学们组建创新创业团队,申报立项国家、省级和校级创新创业、科研项目50余项,荣获省级“创青春”大赛银奖、互联网+创新创业大赛铜奖、课堂教学技能大赛一二等奖2项,入围省级“挑战杯”3项;组织参与教师公招考试、考研指导、模拟面试等公益讲座达100余次。
蒋平这束教育之光,发出光亮,为学生指明前行的道路;散发温暖,为学生带来益友般的陪伴;点燃激情,激发学生向上的勇气。
“工作可以缓解痛苦”
蒋平对自己的定位是:“同学们需要我时,我就到同学们的身边去;学校需要我时,我就到老师们的队伍中去;社会需要我时,我就到社会的怀抱中去。”
蒋平教学任务繁重,授课地点覆盖绵阳师范学院游仙和高新两个校区,教学内容覆盖学前教育、小学教育和应用心理学三个专业,覆盖几乎所有师范专业的教师教育公共课程。每天,蒋平穿梭在两个校区上课,能让他这样坚持了13年的力量来自于学生的信任和成长。“我要感谢绵师的孩子们,感谢他们在我嗓子发炎的时候,递上的那杯水、那袋药,以及那些关心的眼神与话语,教育因为有爱才温暖如光。感谢他们在参加省级教学技能大赛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、报考硕士研究生和教师公招考试的时候,选择我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。从他们身上,我懂得了‘教学相长’的深刻含义。”蒋平说。
而教学之外,蒋平还怀着一颗坚持教研的心,不断学习进步,从教学反思中发现问题,依据这些问题确立研究主题,申报课题、发表论文、出版教材专著,将教育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反哺于教育教学实践,将所学之识及时传授给学生。至今,蒋平已在 CSSCI、中文核心等权威刊物上发表科研教改学术论文130余篇,出版专著、教材9部。
在同事眼里,蒋平是这样的人——“做事认真踏实,从不推托。”“安排工作任务给他时,总是两个字‘好的’。”“最大的毛病,就是不懂得拒绝工作。”正是如此,工作加班几乎成为生活的常态。晚上12点钟后睡觉,早上四五点钟起床,已经成为蒋平身体机能上不自觉的工作“生物钟”。“经常在早晨四五点钟收到蒋老的消息回复,才知他每天都是这个点起床,未曾改变过。”学生说。
谈起这个,妻子不禁流露出担心的神情。“他一加起班来就忘乎所以。因为加班,他痛风发作不下20余次,学校让他在家休养,他还是要坚持上班。近两年痛风越发严重,有时只能卧床休息,说是休息,其实还是加班。经常是左脚趾的痛感还没平复,右脚趾又开始痛。只要一接到工作任务,他就让我把电脑给他搬到沙发床上,继续工作。他说工作可以转移注意力,缓解疼痛,这种痛只有他自己清楚。”在教学、科研等方面多年的默默耕耘,换来了蒋平沉甸甸的成绩。他先后入选四川省首批天府“万人计划”专家、四川省“第十二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”,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、三等奖,绵阳市社科联“先进社科工作者”等40余项荣誉称号和奖励。
不过,对蒋平来讲,荣誉并不是他最宝贵的收获。他说:“人生的价值莫过于此,能给学校发展之需,圆学生成才之想,是最幸福的事。”
这就是蒋平,“甘将心血化时雨,润做桃花片片红”。
(来源:《教育导报》2019年第79期教师周刊 四版)